今年是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不少地方领导干部都要面临个人的进退留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组织的决定,无疑是对地方领导干部党性、胸襟、气度和人品的一种考验。
在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上,孙毅将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孙毅将军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冀中军区司令,按这个级别,授予上将也是无可非议的。但1955年授衔时,孙毅给毛主席写信说:“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不是为了升高官,要俸禄。”最后,孙毅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孙毅响应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的号召,第一个辞去全国政协常委的职务,几个月后,又第一个辞去总参谋部顾问的职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业务熟,有能力,付出的多,取得的成绩也不小。当看到比自己资历浅、业务又不熟悉,甚至还是自己过去“下级”甚至“下下级”的人,被提拔到与自己同一级的职务,以至于更高的职务时,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情绪,升官不成,就乱用权…… 从不少腐败官员的身上,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训:对待职务上的升迁,要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的感悟,更不能因得不到提拔重用而走向贪污腐败,到头来,既害自己也害家人,更对不起党多年的培育。
共产党员是先立志做大官,还是先立志做大事,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年从政目标时说:在跨入政界之前,我对自己定了这么几条:一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二是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三是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
应该说,当前,面对职务进退留转,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坦然面对,但是失态变形、蝇营狗苟者也不乏其人。为了尽快搞出政绩求得升迁,不顾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有之;背弃实事求是原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也有之;丧失党性人格,金钱开路,四处游走,摇尾乞怜的更有之。一旦升迁目的达不到,有的一蹶不振,郁郁寡欢,积怨成疾;有的灵魂扭曲,恶念顿生……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一旦眼睛老是盯着种种职位,那么腐败便开始侵蚀他的行为。”
职务升迁是一种工作需要,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责任和考验。每一位领导干部升迁,都不能忘记组织的培养,不能忘记群众的信任、帮助和期望。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平常心,才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经受住组织上的考验。
毋庸讳言,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为党工作、为民办事是干部的“本分”。如果把为党工作当作升官晋级的筹码,把为民做事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的话,是对人民、对组织的极大不负责。“在其位,谋其政”,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忠实履职,有为才有位,做出了成绩,组织和群众定有公论。
因此,身居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要过好进退留转这道关,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尤其是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到讲党性、重品行,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以实际行动确保这次换届任务圆满完成。(岳阳 黄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