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的《岳阳日报》在二版头条刊发,向全市广大教职员工、各位考生及家长朋友发出《拒绝升学宴请 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在炎炎夏日成为大街小巷居民热议的话题。
金榜题名的确圆了莘莘学子的大学梦,也给望子成龙的家庭带来了喜悦,亲戚朋友适当的庆贺无可非议。但有的人以庆贺子女升学为名大操大办,让“升学宴”彻底变味。
“升学宴”应该建立在大家自愿,自发的基础上,现在却形成了学生走进校门之前的“必修课”,成为了家长的负担或收钱送礼的名目。尽管很多人都纷纷表示在这样环境下对变了味的“升学宴”很无奈,还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总有人发来热情的红色“罚款单”,邀请参加孩子的“升学宴”。东一家西一家,一个月的工资就基本上花在了送礼上,不但自讨其烦也给自己的家庭经济增加了压力。
其实,庆贺的方式很多,比如:给即将上学的学生送一些必备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未尝不可呢?“升学宴”的泛滥究其原因,是部分家长爱面子的思想在作怪,相互攀比,你办10桌我就办20桌,亲亲戚戚请完了不说,只见过一次面的熟人,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同学的同学都请,这样为了收钱的“升学宴”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家庭并不宽裕,却偏偏死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跟风大摆“升学宴”,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礼金的一半就悄无声响地进了酒店老板的“口袋”。场面是有了,人情是有了,自己的口袋却“瘪”了,孩子临上学了费用还得另想办法,实在没有必要。
对于莘莘学子来讲,“金榜题名”只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一个转折,以后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如何掌握生存本领,如何用知识,技能回报社会,回报师长,回报家庭才是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变味的“升学宴”跟建设节约型社会相悖,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还使社会不良风气愈演愈烈,这种方式也给学生造成了攀比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今天的“升学宴”已经完全找不回七,八年代那种考上学校大家互相祝贺的感觉,反而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陷入了送人情、收人情、还人情的恶性循环,也使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越演越烈,变味的“升学宴”应该休也。(南湖新区湖滨街道 黄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