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脱贫攻坚,让贫困人口脱贫,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扶贫领域“雁过拔毛”、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作风问题突出,不仅严重损害中央政策权威,更伤害了生活困难群众的感情,扶贫领域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正不纯,直接影响到了党中央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地落实,只有抓细抓小,严管严治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才能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落实责任强担当。党委要严格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把困难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担当、履职尽责。要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改进考核评估机制,用好督查成果,督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切实改进扶贫作风,切实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集中力量紧紧围绕扶贫领域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政策落实等,精准发力,狠抓扶贫领域作风督查,要主动出击排查扶贫领域相关问题线索,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核实,切实发现一批侵害困难群众利益的人和事。
抓细抓小改作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其身正,不令而行,纠正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就是要从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开始。其中领导干部带示范头尤为重要。“上梁不正下梁歪”,能不能把改进扶贫领域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困难群众的规定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如果各级主要领导“一把手”能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困难够勇往直前、面对歪风坚决斗争,那么党员干部就不再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党的权威性就会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就会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严管严治强震慑。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党中央早已立下“鸿鹄之志”,坚决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这个历史关键时期,就必须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往深里抓实里做。如果还有党员干部心存侥幸,存在“雁过拔毛”、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损害困难群众利益或阻挠脱贫攻坚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予以严惩。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定位,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得到纠正。要有效采用设置举报箱、发放监督卡、设立反映点等基层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访举报途径,进一步拓宽反映问题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要安排专门力量去攻坚克难、从严惩治。要定期通过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并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以案说法、以案明纪、以案育人,形成强有力震慑。
脱贫攻坚,是一场等不起、输不起的攻坚战,要达到预期成效,就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切实纠正扶贫领域不正之风,才能不负群众的信任,真正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临湘市坦渡镇纪委 李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