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规

汨罗市:水家塅好家训传承200年

睦族,孝友,急公,止争,息讼,读书

汨罗水家塅:好家训传承200年


青葱的藤蒿从墙脊倒垂下来,与从墙脚向上蔓延的青苔遥相呼应;阳光挤开瓦缝,四下飞溅,在经纬纵横的青砖墙上打出深深浅浅的明暗调子。天井边,屋檐下,石磨、风车、水车、牛轭、犁耙或立或躺,无声无息,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6月16日,记者来到汨罗市长乐镇水源村水家塅,见到了这栋心仪已久的张家老屋,还有那令人肃然起敬的张氏家训。

老屋年逾200载

汨罗江傍长乐集镇而过。从江堤上环城路,隔一垄稻田向西远眺:一片整齐的白墙蓝瓦中,隐约露出一片灰色的几何图案——这便是张家老屋的屋顶。

老屋坐西南朝东北,大门不大,可容3人并肩通过。驻足滑亮的麻石门槛前,身前背后两重天,背后烈日炎炎,身前凉风习习。院落上下三进,屋内光线全仗3个天井。拨开天井池底的郁郁青苔,可见麻石交错。

“水为财源,不能外流,屋脊的雨水纳入天井,叫做‘四水归堂’。祖宗图的就是一个吉利。”跟随记者进屋的老屋主人第六代子孙张志求解释道。

第一进只是一个大天井;第二进是一块空地;拾级而上,第三进是堂屋。堂屋长宽各约10米;中间4根原木柱,粗细约合成人一抱,支撑起屋顶横竖数十根梁、檩,梁、檩漆黑,材质难辨;南北两面墙壁已被石灰粉刷,上面隐约可见毛主席语录和社员出工考勤表。拾起老屋一块掉落的青砖,一头凸,一头凹,外形像鱼,两两嵌合,十分牢固。张志求告诉记者:“老一辈叫这种青砖‘鱼尾砖’。这座宅子,已有了200多年历史了!”

家训传承200年

一座老宅,为何能传承200余载还兴盛不衰?这与老屋张氏的家训分不开。

据《张氏家谱》记载,老屋主人原本姓徐,1816年,张青挺随母亲逃荒来到长乐,寄居徐家。其后,张青挺发愤读书,考上了明清时最高学府国子监,肄业后还乡,任地方团教练,不久买下老屋,并几度扩建,老屋最终占地逾2亩。

《张氏家谱》首页为张氏家训:睦族,孝友,急公,止争,息讼,读书。其中“急公”一项释义为:公民之业务皆应争先以赴,对社会公益亦应尽力而为之……

张氏家训自然是传家宝,张氏子孙代代传承。老人们回忆,从他们记事起,张家子孙中从未出现过违法乱纪之徒,从未与他人对簿公堂,屋场内所有设施均集资共建,毫无异议。

家风影响200人

《张氏家谱》记载:道光年己酉岁(1849年),江水泛滥,水家塅千亩无收,张青挺捐谷300石,路设粥铺,数日不等,并号召长乐街富户赈灾。

受先祖和家训影响,老屋张家代代子孙崇尚读书,急公好义。民国初期的张岭梅,在外担任过军政职务,上世纪40年代回乡,担任长乐、智峰等8乡镇督学,即当地最高文教行政职务。任职期间,他独立捐资兴办了长乐第一所高小“惠民小学”,并亲自任教。同时,他经营一家文具店,解放后,国家号召“公私合营”,他将店面和商品全部无偿捐出。如今,76岁的张福求接力成为当前张氏大家庭的精神核心。张福求是湖南省万磊安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记者注意到,水家塅、水源村以及长乐集镇各项建设中,都有他慷慨捐资的记录。

如今的水家塅共有200余人,全为张氏后裔。在他们眼里,老屋就是张家的根、张家的血脉,家训就是他们的魂。他们将新房围老屋而建,农具送老屋而存,在老屋内聚会宴客,迎来新人,送走白发。平日家族里要议个事、决个策,还是一句话:“走,进老屋商量!”( 徐亚平 黄敬波 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