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就近期多地发生“毒跑道”事件发表讲话:“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体育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循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合格,质量标准降低,甚至出现有毒的情况,要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绝不手软。”无独有偶,今年3月,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也因涉嫌在基建工程、设备采购等方面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被长沙市纪委立案调查。谁能想到,这位曾经在全省都赫赫有名的“明星校长”,却拜倒在了利益脚下,成为教育他人的“反面典型”。
孩子在学校学习,连健康都不能保证,还谈何成人成才?教育本应是一方净土,缘何贪腐案件频发?纵观近期发生在教育系统的一系列贪腐案件,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律己不严。就如同范秋明9月12日在长沙市纪委谈话室里的忏悔一样,“本应立德树人、行为世范,却失德失范、自甘堕落。”二是权力过大。这些局长、校长们掌管着人事、招生、基建、财务审批等多项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一霸手”,特别是在校园基建工程等领域,更成为发案“重灾区”。三是监管乏力。“两个责任”落实不严,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机制缺失,导致权力游走于制度的笼子之外。
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笔者认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领导干部是关键,“一把手”是核心,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把落实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关,各级纪委要切实扛起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按照“三转”要求,充分发挥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执纪监督作用,对于发生在校园里的贪腐案件,要积极主动、铁面无私的查处。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输在起点。(华容县纪委毛政 华容县教育局 张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