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整治“为官不为”问题,近年来,湘阴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强化教育抓引导,“不为”变“愿为”
开展了“清正在心”系列教育活动。运用专题学习培训、“廉戏廉影”展演、“鉴事问廉”警示、廉政测试等方式丰富活动主题。每个季度在县委党校开展一次廉政党课活动,并要求全县各乡镇和77个县直单位“一把手”为本单位干部职工讲党课。
编印了《作风案例集》。收集和整理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及本县查处的违反作风建设的典型案例编辑成册下发到每位党员干部手中,充分发挥警示、劝戒、教育作用。
推出了廉政文化一条街。在县城主干道上安装精心设计制作的288块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的廉政公益广告灯,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
重拳整治抓问责,“不为”变“实为”
抓严作风建设。2015年该县依托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监督网,实施作风建设“系统抓、抓系统”。在全面推进全县各单位作风建设的同时,选择县委办、政府办、住建和交通4个系统以及长仑地区作为重点整治单位,以点带面,形成监督新常态,着力实现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细问责办法。2014年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44条禁令”,并将其划定为“为官不为”的查究问责范围,对领导干部实行“三个一律问责”。拖拉懒散“不想为”的一律问责;履职不实“不会为”的一律问责;明哲保身“不敢为”的一律问责。从规范“小节”问题入手,不断扩大整治外延,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突破。
抓实监督检查。采取“四评四查四看”的方式,在全县掀起一场“问责风暴”。2014年来该县纪委开展明查暗访专项行动15次,发出督办整改函13份,下发通报8期,查处问题41件,涉及单位31个、干部55人,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9人、组织处理21人,公开通报了15起典型案件。
健全机制抓长效,“不为”变“善为”
健全了用人机制。相继出台《中共湘阴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湘阴县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试行)的通知》,优先提拔使用勤政务实、业绩突出的干部,坚决惩治有错无为、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建立科级后备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数量保持在300名左右,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有地位。
健全了监督机制。在全县88个县直单位实行指纹考勤,有效遏制干部庸、懒、散现象;创建湘阴县干部作风和廉政建设监督网,以此为抓手,对全县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及日常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在电视台设立“作风大转变”栏目,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和人员进行查处曝光,监督官员“作为”。
健全了考核机制。出台《湘阴县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和《湘阴县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办法》,科学运用领导评价、群众评价、绩效评价、考核组评价等方法,将考评成果与干部提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挂钩,形成“不为”就追责的约束机制。2014年该县已取消了221人评先评优资格,让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就是不一样。(湘阴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