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首先要有良心
廉洁从政是一个常讲常新、常学常新的话题和课题。作为农家子,从读书到工作,从工作到入党,从入党到走上领导岗位,我深知来之不易,深知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关心和爱护,更深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培养。要当好一名干部,自身的要求很多,廉洁自律是基础,凡事要从小处入手,从基本入手,从朴素入手,好干部首先一定是一个好人,一定是一个干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理解之一:有良心才会不愧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心中的“君”就是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是人民群众培养了我们,我们拿着工资和补贴,就应该有良心良知,没有理由不认真工作,没有理由不勤政廉政,没有理由不公道正派。很多人在说,现今的社会有多么的物欲横流,似乎到处都充斥着潜规则;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公务员待遇不高而压力很大,似乎存在着付出与收获不对称的问题。对此,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既然担任了公职,走上了行政之路,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这点上,有很多深刻的教训,有很多警醒的例子,有些干部心中没有俸禄的意识,没有良心的认知,总觉得组织亏欠了他,总觉得自己待遇低,明着伸手要,暗地搞名堂,权力寻担,钱权交易,损公肥私,最后不是被双规,就是锒铛入狱。第二,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俸禄就是人民群众的回馈,就是对你工作的计量,如果斤斤计较,如果欲壑难填,就会失去良知,就会迷失方向,如果工作中俸禄意识强,当知一文一钱来之不易而且正大光明,工作定然努力,处事定然公道。第三,良心和贪心从来水火不容,有贪心最终会丢失良心。贪得无厌的结局必然是自我膨胀,必然是走向自我毁灭。
理解之二:有良心才会知道感恩。羊能跪乳,鸦能反哺。有良心是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品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做人要有良心,从政要有良心,讲善意,不忘本,懂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觉悟,这是立身做官的基本标准,也是高尚人生境界的源头所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担负着为人民群众办事的责任,应该心灵向善,应该行施善之举,尽善心之意,时时向善于人民群众, 为人民服好务。我们应当这样理解“人民群众”这四个字,人民群众其实就是我们的恩人,因为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我们,因为他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用朴素道理引导我们,无论是做人,无论是从政,人民群众是我们面前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先生,最慈爱的长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恩。如果不懂得感恩,那真正是良心没有发现,那真正是良心丢失了。当前个别人有的视名如命,脑袋围着名转;有的视财如命,成天琢磨“孔方兄”;有的视权如命,忙于跑官要官;有的迷恋灯红酒绿,身陷泥潭而不醒悟……把自己放到了组织、家庭、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何谈感恩?领导干部一定要克己奉公,在诱惑面前眼不红、心不乱、手不伸、腰不弯,经得住考验,顶得住歪风,守住“感恩”的基本底线。
理解之三:有良心才会敢于担当。良心和责任心往往同时存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的确存在一种毛病,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的确有少数干部认为,当好太平官,掌稳舵,哪怕船不前进,只要不翻,就大功告成。这些现象和问题,其实也折射一个良心良知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如果你在领导岗位上,一味求稳怕乱,不想去做事,这样的工作并不难做,很多人很多普通党员都可以做好,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好,但细想,这其实就是一种懈怠,是一种浪费,是一种职务上不作为的犯罪。有良心的干部,就会考虑到,组织和人民把我推上了这个岗位,组织的目的是什么?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什么?想明白了这些,在党纪法规的大背景下,就没有理由不去夙夜在公,就没有理由不去勤奋工作,就不会两只眼睛只看着自己的升迁,只盯着自己的后路,所考虑的、所思考的、所顾及的,就会是工作,就会是事业,就会是口碑,就是人民群众对你的评判。
理解之四:有良心才会懂得敬畏。有良心才有所敬,有良心才有所畏。一个良心泯灭的人,从来都不会懂得和周边的人友好相处,从来都不会善待他人,从来都不会畏惧制度规矩,只会是一个妄自为大、目中无人、感情冷漠的小人。作为党员干部,是儿女,就应该敬畏父母;是学生,就应该敬畏老师;是上级,就应该敬畏职位;是下级,就应该敬畏职责;作为人,就应该敬畏生命。作为党员干部,不但要敬畏党纪,而且要敬畏“共产党员”这个称谓;作为公职人员,不但应敬畏法纪,而且要敬畏“人民公仆”这个职业。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要记住“人在做,天在看”。作为党员干部,如果失去对天地良心、衣食父母、党纪国法、自然伦理应有的敬畏,那么做人就十分危险了,即使半途良心发现,却也是亡羊补牢,犹为晚矣。(作者系汨罗市委编办主任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