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考

党纪条规教育体会文章选登--能吏寻常见 公廉第一难

能吏寻常见   公廉第一难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学习体会


随着反腐力度的空前加强,官员落马的新闻已经让人有些“审丑疲劳”了。6月19日,中纪委官方网站仅隔一分钟连续发布两名省级高官被查消息,反腐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官员落马的理由形形色色,但根本原因还是缺乏清正廉洁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努力让党员干部知晓、理解廉洁制度,从而自觉遵守、践行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新编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精选了涉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党纪条规重要内容,对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近段时间,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这本纪检教材,深有感触。从我身边发生的一些人和事来讲,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触犯了法律而“浑然不觉”,心中无法,不懂法,变成了腐蚀思想的毒药。这也是,不少官员落马后后悔不已的地方。原中山市明星市长李启红在狱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当时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对《证券法》缺乏了解,如果知道绝对不会这么做。听到这样的话,更多的人可能付之一哂,偌大的一个市长居然不懂法。不管这是不是事实,但给我们广大领导干部敲了一记警钟,不仅要懂法,更要心中有法。

“既要干净,也要干事。”华润集团管理层四月生变后,傅育宁召开集团高层“深入整改暨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如是说。中国不缺少会做事、能干事的能吏,缺少的是一身正气、秉公无私的廉官。“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从古至今,这似乎是官场的常态,只不过如今愈演愈烈。从2013年来查处的腐败大案要案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之所以最终发生,根源就在其行为上没有养成严格自律的作风,关键时候把握不住自己,结果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少数干部的堕落作风,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中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受千年儒家思想影响,人情交往、迎来送往的习惯礼仪和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人情关系特别复杂。但若是碍于“情”面而做出越德、越规、越法之举,让“君子之交淡如水”变成“小人之交甘若醴”就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在领导干部身上,搞一次特殊就失去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了一片民心。如何当好人民的公仆,成为包拯、海瑞那样受世人传颂的廉官,需要我们每位党员干部引起深思。

要正确对待一个“情”字,规矩之内画方圆。常言道: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领导干部要讲感情,这是人之常情,否则难以凝聚人心,但是又不能感情用事。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民情观、亲情观及友情观,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在现实中,不少党员干部因为“情感资本”而不自觉地混淆公私,逾越公私界线,无形中埋下腐败的“导火索”;更有一些领导干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公子路线”、“夫人路线”、“老乡路线”、“战友路线”、“同学路线”攻破廉政的堡垒,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而追悔莫及。究其根源,是一种扭曲的人情观在作怪,故而越过雷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要恪守一个“净”字,守住做官底线。“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被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最终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存杂念,没有对“虚情假义”“绝情”而造成的。俗语说:心底无私天天地宽,这就需要从自身的思想源头找起,把“老实做人、干净干事”作为人生坐标,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抵制歪风邪气,守住心灵净土,谨言慎行,洁身自好,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说到这里,我想如果不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如果不是2013年起自上而下的这场反腐大战,掩藏在光鲜背后的那些权钱交易会得到曝光吗?这又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除了官员自身要守住底线外,我国官员管理体制的完善,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权力监督也异常重要。

一篇文章的编者案如是说:世上不会有永远用之不竭的“治标期”,“铁腕治标”所赢得的时间,只有用到尽快着手“治本”上才有意义。两年来,纪检监察都在进行内部机构与职能的调整,改变了长期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对自身的职责定位不清晰的状况。这些举措,为当代官场刮来了一股清风。既有内心的一股子正气,又有外在的权力监督,中国式官员在这样的“铜墙铁壁”下能不当好官?

陈云同志曾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价值取向,做一名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官。 (作者系华容县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严钦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