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洞庭湖区的屈原管理区东古湖湿地,每天都有大批小天鹅飞临降落,它们时而交颈缠绵,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嘶鸣斗气,时而扑翅腾飞,东古湖一时成为游客欣然而至的天鹅湖。游客们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地参观,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一只天鹅扑腾飞起,在太阳和湖面的交相映照下呈现出别样的色彩。
“这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摄影爱好者老周看到这幅画面激动的按下了快门。
“看看这天鹅,看看这环境,多美啊!换做以前,可没有这样的景色给你看......”旁边的游客不禁感叹道。
坐落在洞庭湖东岔的屈原管理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候鸟栖息条件,湘江和汨罗江在这里交汇,加上1958年围垦建设,形成了全国唯一的“人工干预型湿地”,其中东古湖尤为突出。可谁能想到,这片“宝地”的前身是一座占地27亩、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填埋场。
“这个垃圾场常年臭气熏天不说,还污染土壤,地都不好种!”住在附近的农户对这个“硬疙瘩”苦不堪言。15年的生活垃圾就地腐烂,渗滤液直排地下,不断散发刺鼻的味道,能够生存的只有蟑螂、老鼠。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垃圾场彻底“铲除”!
“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屈原管理区党委高度重视,秉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高频调度,大力推动,其中“垃圾场”问题首当其冲。区纪委监工委闻令而动,督促城管、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厘清职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通过集中攻坚,垃圾填埋场彻底蝶变为白鹭栖息的清澈水田,昔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场景已荡然无存。同时,该区通过继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实施土地修复、退耕还湿等措施,该地生态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一年四季,岸清湖澈、碧水蓝天。
据当地志愿者介绍,自2020年开始,每年都有大批小天鹅来到屈原越冬,今年栖息在东古湖湿地越冬的小天鹅数量高峰时超过4000只。除小天鹅外,还陆续发现大批灰鹤、斑嘴鸭、豆雁、白额雁、白鹤、白琵鹭、各类鹬鸟等冬候鸟散布在屈原全境稻田、湿地、湖泊,特别是在三水交汇口的凤凰乡大片已经收割的稻田和湘江、汨罗江湖滩,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豆雁、斑嘴鸭和灰鹤栖息觅食。壮观景色也吸引了大批观鸟摄影游客前来观赏拍照,附近居民也常常利用空暇时间观赏天鹅。
“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天鹅,有时亲戚来了,带他们去看天鹅,我们感觉很有面子。”前来观鸟的居民谢光辉一家人说道。
为营造更好的候鸟栖息和观鸟环境,该区还在湖边划定候鸟栖息区和观鸟区,建设了生态观鸟屋、观鸟文化长廊和小天鹅民俗等便捷设施。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区累计吸引接待外地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多,自然生态持续变好也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力环境。
在屈原,“洞庭清波”带来的改变不止天鹅湖的变迁,城镇中心水域“黑臭水体”的根除、畜禽污染土地复绿、复耕、河床生态修复等等,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也随之提高。
去年以来,屈原管理区纪委监工委始终按照“专项监督、集中督导”的原则,强化监督力度,以“室组地”联动延伸监督探头,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做好整改任务和牵头督导工作,对禁捕退捕、河(湖)长制、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大气污染和扬尘治理等情况开展专项监督16次,发现问题76个,现场交办问题59个。同时,提升执纪强度,通过日常检查、专项督查、暗访抽查,对工作被动应付、推进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员、未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的单位党组严肃问责,处理46人次,确保责任压实到位。
“守护好一江碧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应该扛起的千钧重任。我们将继续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促进自然生态山清水秀”。屈原管理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工委主任李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