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守纪岂能用“圣贤”当说辞

日前,《长沙晚报》报道,因收受巨额礼金,包养情人搞钱色交易,长沙市疾控中心原主任陈发明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陈发明所写的忏悔录中,“把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当成教条,认为只有圣人才能达到,自己信奉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我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以至于从吃吃喝喝、公私不分发展到接受别人钱物,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段话引人深思。

作为一名在医疗系统工作多年,深谙预防病菌、治疗疾病之道的单位“一把手”,在面对党纪条规时不是首先想到如何自我约束加强自律,而是用所谓的“只有圣人才能达到”来当说辞,最终是任由自己思想上的腐败病菌不断肆虐、侵蚀,彻底背离了党性。

《左传·宣公二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此句的本意并不是为人犯过错推卸责任,而是强调犯错的人应该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才是一个人面对错误应有的态度。若任由小错发展不去纠正,其结果必然是小错酿成大错,在违纪违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至悔恨终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要求下出台的一系列条例、准则,对净化党内风气,约束党员言行等起到了很大作用。绝大部分党员干部能自觉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阳奉阴违,对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找借口,编理由,甚至借“圣贤”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这不仅会玷污圣贤之名,更让自己成为人民群众所不齿的对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宽容“探索性失误”,更要引导干部严以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各地也正积极探索公务员“容错”机制,列出免责清单。但容错纠错机制不是无底线的,它宽容的范围仅限于党员干部在“出于公心”、“尽职尽责”的前提下进行的干事创业、改革创新中所产生的失误,绝不会宽容少数党员干部“出于私心”、“失职推责”的错误!因此,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崇德守范,自律守纪,以实际行动诠释“虽无圣贤之才,却存拳拳之心”,才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君山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