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治理“为官不为”离不开群众监督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七十年前毛泽东回答黄培炎的至理名言,仍然是今天我们治理“为官不为”之利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吏治风暴”,今年岳阳市委适时出台<岳阳市“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责暂行办法>后,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然而,再看我们有些部门单位在治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上,还是不够“给力”或难以持续发力的,仍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上;有干部就开始抛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财政饭不好吃”、“公务员不好当”等奇谈怪论;基层少数干部占“职”不担“责”,领“薪”不用“心”。有的甚至把“守规矩”与“干事业”对立起来,总能为自己找到“不为”的理由。

不为就是过,乱为就是错。何况,“为官不为”本质上就是“荒政”甚至“无政”,严重损害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谁非,谁为谁不为,他们看得最清楚,他们也最有发言权、裁判权。“联系群众”喊在嘴上群众不信,“服务群众”做个样子群众不认,只有拿出实招取得实效,群众才称你是有为、善为的好干部。

治理“为官不为”,离不开群众监督。群众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遍布各处,足以补齐党内监督不足的短板。开通举报电话,欢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从群众中选出“挑刺工”,为不为者“挑刺”,暗访组定期与“挑刺工”联系,了解掌握干部懒政怠政情况,及时通报作出处理。这样才能使“执政为民”落到实处,让“为官不为”无处藏身。(岳阳市 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