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临时工如此任性,制度去哪儿了?

近日有媒体陆续报道,河南省交警总队曝光新乡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的一台公车784次违法记录未处理,或将面临上十万的罚款,公车管理单位负责人表示,这784次交通违法主要是由一名市发改委借调的临时司机造成,目前已被辞退。

车辆违章可能无法完全避免,众多私家车主,往往都会隔三岔五的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查一查有无违法记录。一台公车在累积784次违法记录这么长时间里,确一直无人及时提醒、制止、处理,完全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说是年轻的临时工司机任性所为,实在有些牵强,终归难以服众。从管理单位的角度来讲,无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公车管理制度缺失或者存在管理盲区;二是制度如同一纸空文,“嘴上说说,墙上挂挂”而已。对于公车司机的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和相关制度来形成约束,通过日常监督考核来予以执行。出现784次未处理的违法记录,并且捂得还这么严实,估且不说是不是有相关领导给交警部门打了招呼,批了条子,不管司机个人的能量有多大,问题主要症结还是在于单位应有的监管环节几乎没有一个起到了作用。

作为单位的负责人,连临时工都管不了,这不是尸位素餐么?国有国法,党有党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是管党治党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作为党委政府序列的部门单位,同样需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用严密的制度实施包括公车在内的日常事务管理,“严是爱,松是害”,单位负责人要在其位,谋其事,用好制度这把戒尺,“把一切‘病毒’和‘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祸”,而不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当老好人,任由下属在法律边缘徘徊,自由散漫甚至肆意妄为。

如此任性的临时工把公车开成“特权公车”、“霸王公车”,把单位推上舆论风口浪尖,造成当地党委政府形象严重受损,制度去哪儿了?“莫以百姓可欺”,全媒体时代,党委政府的一举一动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以现场直播,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工作人员,无论正式工还是临时工,端了这碗饭,就由不得你胡来。(华容县交通局  马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