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是广为人知的对联,以寥寥十个字,表述了一个朴素的哲理,解析了古今中外如何正确评价为官者行为、政绩的历史课题,提出了一个还原“政声”真实面目的社会途径。一个为官者的政绩如何、名声好坏,离任后或去世后可见一斑。
人民日报就有文章指出,现在有的为官者做“两面人”,不做老实人。从已被查处的案件看,有些人有好几副“脸谱”:一是表面信仰马列,背后迷信“大师”;二是表面勤勤恳恳,背后吃喝享乐;三是表面谋划发展,背后以权谋私;四是表面一心为公,背后官商不分;五是表面公家人,背后脚踏两条船,随时准备跳船,把国(境)外当出路;六是表面中规中矩,背后我行我素;七是表面任人唯贤,背后任人为钱;八是表面五湖四海,背后拉帮结派。
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他们看得十分清楚。比如,看见兰考的泡桐,人们就想起了焦裕禄;在大亮山林场,想起了杨善洲;闻寿光蔬菜,想起了王伯祥……这是因为岁月洗不去人们深刻的记忆。为官者要看到当官是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还要看到当官需要有诚心、责任心,要从内心敬畏法律,为老百姓办事,不谋私利。这就要求为官必修身,做官先做人。只有带着感情,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大力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所以,要严以用权,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把成效体现在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邹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