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开展暗访是发现基层真问题、督促问题真解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然而,当下,部分基层暗访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假暗访”行为,某些暗访走样变成“不访”或“明察”。在一些地方的暗访工作中,“命令紧,执行松,有的在望风”的现象不时发生,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套路。(2019年第10期《半月谈》)
基层暗访何以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一些身负暗访要职的工作人员,要么工作不在状态,把暗访这种寻求有效信息的手段不当回事,只想应付了事;要么怕吃苦、怕担风险,不愿隐瞒身份和目的下基层,觉得暗访基层“吃力不讨好”。如此一来,暗访成了走马观花,甚至成为“不访”。
基层暗访又何以成为“明察”?一方面,上面派人暗访,基层也在“反暗访”。例如,一些被暗访的乡镇严密“布防”,生怕一不小心,哪里出了问题,导致一年考核不合格,暗访的公务车刚一进村就被盯上,暗访还没开始就成为“明察”;另一方面,上级机关也想当“老好人”,或有利益勾连,或想摆官架子,不想真正暗访,有意无意地走漏风声。
无论哪种“假暗访”,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假暗访”,都与访民生、听民困、察民情、解民忧的真暗访背道而驰,都是损害政府公信力的作秀,不仅不能发现真问题,反而可能掩盖真问题,遗患无穷。
要杜绝“假暗访”,须出台暗访工作规范,提高暗访本领能力,尤其要强化暗访干部的担当负责精神。应给所有暗访工作建立刚性规矩,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矿业、食药环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暗访工作机制与制度,其中有“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要接待,直插基层、直奔现场”等硬性规定,其他领域工作也应建立相应机制,保障暗访效果;暗访需要适度留痕,防止“假暗访”或“不访”行为发生,对有“反暗访”行为或通风报信者,必须查实严处。(华容县纪委监委严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