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政策,赢得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点赞。从3月11日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到将2019年全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既有原则性的减负要求、具体到数字的量化要求,更有常抓不懈、巩固成效的具体举措,可谓“减”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形式主义由来已久、积弊甚深,也为基层干部群众所诟病。以文山会海为例,有基层干部感慨:“光落实一项金融扶贫政策,我们去市里开过一次会后,又去县里开,接着乡镇又开了一次。其实会议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三番五次开同样的会,太耗费精力了。”这样一来,消耗的不仅是基层干部的精力,也助长了形式主义,更是挤占了基层干部本该下基层走访调研的时间。
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就《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发起投票,让网友选出他们最赞成的减负措施。万余名网友在提出问题和建议的同时纷纷留言,呼声最强烈的,就是希望中央的减负政策真正能在基层得到落实;而大家最害怕的,是出现新的形式主义应付中央政策。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无数事实反复印证了一些地方打折扣、搞变通的本事一流,同时证明了一些干部搞形式主义在思想上根深蒂固、在手段上花样翻新、在行动上层层打折,一些好“经”以各种方式在基层被“念歪”,原本为了整治形式主义的通知,反而被形式主义地执行,从而冒出新的形式主义。这种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后果将比原有的形式主义的危害更甚。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要给基层减负,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的彻底整改,从上层改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干,不能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不能只提要求不给办法。纪检监察机关要用好铁戒尺,对基层减负过程中不改本性、形式主义执行、故意念歪“减负经”的干部,必须紧握纪律甚至法律的铁戒尺,狠狠敲打,让犯错者痛在身记在心,让观望者引以为鉴,坚决刹住形式执行、形式落实的歪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中做出批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形式主义也是如此。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只有这样,才能打赢“减负”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华容县纪委监委严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