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在一些地方被称为“三留人员”,这一群体由于精神空虚导致的各类问题不容忽视。“三留人员”通常有大把时间可以消磨,当一些正能量文化不能占领时,“亚文化”就会悄然生起。(2月11日《半月谈》)
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农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暴露出短板。赌博、邪教、色情等“亚文化”,侵蚀着农村“三留人员”的精神生活,留守之地成为精神贫瘠之地。
“亚文化”侵蚀农村“三留人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有关部门对这些社会恶习打击力度不够,但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是农村文化设施相对匮乏,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部分群众信仰缺失。此外,陋习旧俗在部分农村依然存在,不少农民群众热衷参与打扑克、搓麻将等赌博活动,或痴迷于求神拜佛、算卦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这些不良文化都侵蚀着他们的精神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不再停留在“天天守台电视机”的单一、低水平的层次上,而是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农村“三留人员”,更需加强文化扶贫。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是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治理农村“亚文化”的根本途径。
有关部门要坚决打击赌博、邪教等社会不良现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在农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要进一步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文化为民和文化惠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发展村落文化,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引导和保障农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华容县纪委监委严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