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党员干部要善听“逆耳之言”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了听好话、顺耳的话,不愿意听到批评,更不愿意接受批评。有的领导虽然嘴上说“欢迎批评”,但真正对其开展批评时,轻则百般解释,重则给人以脸色,甚至给人“穿小鞋”。这些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行为,必须下大力气予以克服。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纠正缺点和失误、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其中“洗洗澡”,要求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广大党员干部要想了解基层需求,明白群众真实意愿,深入基层主动与群众沟通必不可少。应做到群众当面批评不脸红、讨个说法不急眼,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务实的作风。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结合自身状况和工作实际及时查漏补缺。事实上,只要党员干部善听“逆耳之言”、勤于反思,工作能力和水平必定能够得到改进和提高。

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是许多人都明白的道理。所谓逆耳之言,是指那些不中听、不顺耳却包含真知灼见,能够促使人警醒的话语。能否听进逆耳之言,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个认修养问题,所影响的不过是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则是关乎工作成败乃至事业兴亡的大问题。

有的干部坐上领导的位置后,在甜言蜜语、阿谀奉承中迷失了方向,习惯听好话、不愿听诤言。甚至有的领导干部把善意的提醒和监督视为和自己作对、捣乱。不置可否,批评比起奉承拍马之言,必定要刺耳得多,但正如苦口的良药才能真正起到治病之效,出于真心的逆耳之言才能让领导干部耳聪目明、头脑清醒。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听得进逆耳之言,是实施正确领导和决策的需要。逆耳之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领导者全面了解并掌握真实情况,努力避免由于“报喜不报忧”造成的情况不明、信息失真等问题,有利于领导者“兼听则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领导干部只有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作出更加理性、正确的判断。作为领导干部,要“察纳雅言,以诹善道”,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即使是尖锐批评、逆耳之言,也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听取,挖掘各种声音中的积极成分,做到“广纳群言,以收众益”,使我们的事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华容县纪委监委严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