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当官”“发财”是两条平线

孔子如是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意思是说,君子为了心中的道德理想,是可以固守清贫的,而小人一旦清贫,是什么事都会去做的。这既是对往昔道德理想的一种总结,也是为后世立下了一个行为规范。于是,“君子固穷”便成为儒家传统的重要道德理想之一,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众多志士仁人,尤其是许多为官从政者,更是以此奉为圭臬而铭记在心,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话。

然而时下,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却忘记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把党的宗旨抛到了九霄云外,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奉行“当官就是为了发财”的信条,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封建社会的余毒带进官场,将权力看作是谋取私利的工具,让权力成为捞取钱财的手段,于是乎,当官也就成了一条特殊的挣钱门路。在他们心目中,为官“固穷”则成了穷酸、迂腐、窝囊的代名词,往往意味着没本事、没能力。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看得破”却“忍不过”,管不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吃了;管不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拿了;管不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去了,最终一步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结果毁了自己的幸福,也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选择了从政,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理所当然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服务。因为当官与发财是水火不相容的,二者断不可兼得,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的性质和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质,决定了当官就是不能利用官位来聚金敛财、受礼索贿而发财致富,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如果当官与发财两者混为一谈,那么势必就会造成权力滥用,滋生钱权交易,最终孕育出贪官。

有鉴于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为官清贫实则体现了一种操守、一种美德和一种境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牢记宗旨,崇清尚廉,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自觉把“当官即不许发财”作为从政的座右铭,不断追求“吾貌虽瘦,必肥天下”的高尚境界,宁做穷官,不做贪官。惟其如此,方能固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彰显共产党人的为官境界。(南湖新区湖滨街道黄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