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湖北省咸宁市推出电视问政,曝光咸安区6个乡镇卫生院采取挂空床、病历造假、骗取医保卡等手段,骗取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问题。两三年间,新农合报销金额上百倍增长,背后主使是武汉市一家医疗公司的3名员工。
医院采取挂空床、病历造假、骗取医保卡等手段,骗取新农合报销款,损害了新农合信誉,威胁新农合资金安全,损害广大参保农民的利益。此事被电视问政节目曝光后,咸宁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查处违规医疗机构,为广大参保农民保住救命钱,采取的举措是必要的。但是,新农合资金屡屡成为“唐僧肉”,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如果新农合资金屡屡被套取的问题处理不好、整改不到位,可能会出现法不责众、积重难返的情况。
新农合资金是农民的救命钱,直接关系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与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医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新农合资金管理、使用本应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为何有的医疗机构采取伪造病历、反复出入院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套取新农合资金?除了说明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工作人员唯利是图、部分参保农民只顾蝇头小利以外,也暴露出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漏洞。正是因为有关部门对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督乏力,甚至有人监守自盗,才让部分医疗机构钻了空子。
从职责的角度说,新农合资金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监督新农合资金使用流程,但从现实来看,各级管理部门受定点医疗机构点多面广、人手缺乏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管处于一种松散状态。以媒体此前曝光的某地实际情况为例,新农合资金主管部门监管人员183人,其中审核人员81人,按每年平均补偿644万人次计算,每个人要审核8万人次,平均每人每日审核300多人次,想细看资料、严格把关,力不从心。
现行新农合的监管模式主要是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药品费用进行监督检查,这种监督检查,主要是在医疗机构就诊结束以后,对患者的病史与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违规医疗机构可以凭借专业医疗卫生知识造假,也拥有足够时间从中做手脚。监管工作松散、滞后,又缺乏制度、法律保障,导致医疗机构瞒天过海,挪用、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事情不断发生。
面对新农合资金成为“唐僧肉”的现象,不能止于查处暴露出来的案例,而要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医务人员从严自律,坚决取消违规医疗机构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问责相关责任人,对监守自盗的监管者要坚决依法惩处。更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前移监管关口,堵住监管漏洞,让新农合医保事业回归良性轨道。如果不完善新农合资金监管制度设计,不加强日常巡查、监管,骗取新农合资金的闹剧还会上演续集。(华容县纪委监委严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