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坚决刹住“痕迹主义”之风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8年12月20日 17:05    来源:三湘风纪网 
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一针见血地切中“痕迹主义”的弊端: “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他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痕迹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有的地方和领域,痕迹管理正演变为“痕迹主义”,异化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让基层苦不堪言。扶贫联点干部下村后第一件事是先与贫困户合影;学习活动必须要有摘抄笔记,字数还有硬性规定;基层干部每天反复填写表格、誊抄材料;领导开口就要记录,调研就要有汇报,落实就要有档案……“凡事留痕”已然成了常态。

“痕迹主义”的实质就是形式主义,用像模像样的“痕迹”来装饰形式。只要摆好了样子、做好了架子、留下了痕迹,哪怕是“补痕迹”“造痕迹”“美化痕迹”,也在所不惜。至于工作有没有得到落实、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那根本不是“痕迹主义”考虑的范围。

“痕迹主义”盛行在基层,根子却在上头,是官僚主义的典型症状。有的单位和部门工作方法简单,只交压力不给办法,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只能一顿乱抓,留痕免责。有的求稳怕乱、推卸责任,在安排工作时,要求各个环节必须有痕印证、有迹可查。有的监督检查考核走马观花,匆忙潦草,只看资料不到现场,只重痕迹不重实际,一旦发现所谓的“痕迹断档”或“留痕缺项”,就要通报甚至问责。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深恶痛绝,多次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痕迹主义”之风,要始终牢记人民的立场,坚持目的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真正实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整治“痕迹主义”之风,要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干部做起,从上级机关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深厚氛围。整治“痕迹主义”之风,要大力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坚决撤销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发挥好激励鞭策的指挥棒作用,推动作风持续好转,真正“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岳阳县纪委 王丹 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