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让文明谢师升学的清风劲吹

高考结束后,湖南陆续通报了一批违规办宴典型案例——去年9月,临湘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陈黎以儿子考取大学为名,在其岳母老家操办升学宴,邀请亲戚、同学、朋友参与宴请活动,并收受除亲属外其他人员礼金5800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除其经侦大队副大队长职务,并收缴违规收取的礼金5800元。去年8月岳阳市云溪区永济中学政教主任黄宇清操办儿子升学宴5桌,收受亲戚以外人员的礼金1700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收受的礼金已全部退还。(6月23日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考上大学了,学生和家长总要感谢一下老师。但是现在的“升学宴”“谢师宴”,被称为“不是惯例的惯例、不是传统的传统”,铺张浪费有之,借机炫耀有之,互相攀比有之,甚至成为借机敛财的幌子。虽然在中央八项规定的严令下,很多党员干部都选择了低调行事,但依然有个别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果孩子“升”了,自己“降”了,于孩子在上学路上留下心理“疙瘩”,于自己悔之晚矣,于社会与文明新风相悖。

其实,师恩于大,学生铭记于心即可;金榜题名,与觥筹交错也无必然关系。感谢老师、庆祝升学不一定要“摆宴”,相比于“谢师宴”“升学宴”而言,环保轻松的感恩方式也许显得更有仪式感。

提笔抒情是赠与老师最美的礼物。“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缤纷尽开颜。东南西北芳菲尽,唯有恩师情意绵。”高考结束后,武汉四十九中高三(8)班的全体老师,收到了学生鲁丽文家长改写的一首《师恩》诗。班主任胡慎友表示,这是最好的离别礼物。楚天都市报近日刊载的这则“以诗谢师”的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首抒情诗、一封感谢信、一张感恩卡、一条互动短信,都能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不掺杂名利,让人如沐春风。家长这样的做法,正是对子女理解践行“尊师重道”的言传身教,是对教师行业最发自内心的尊重。

谈心话别亦是师生的情感升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者,敏而好学,这便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纯粹的关系。高考结束后,同学们和老师相约林间湖畔散步,一起谈心交流,请老师在校服上签下名字留作纪念,向老师表达祝福,和陪伴自己几年的老师们依依话别,常回母校看看,这些方式都可以让“谢师”更有“仪式感”。家长应教育子女,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关键是一份尊师、谢师的心意,而不在于宴请。表达感谢的方式多种多样,自己成才成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学会独立更是孩子最有意义的青春纪念。在一些“谢师宴”“升学宴”上,家长都会带着孩子依次敬酒,除了炫耀心作祟外,也认为这是教会孩子步入成年的“必修课”。殊不知,如此教育方式,将刚成年的孩子过早推向“酒桌文化”,甚至可能会在孩子人生路上埋下腐败贪婪的种子。庆祝升学,不妨教孩子拿出更独立的姿态。带孩子进行一次无偿献血,是送给生命的礼物;将旧物捐赠母校,种下一棵“毕业树”,是对母校的感恩,也是青春的痕迹;办一场升学演讲,能给学弟学妹们提供奋进的动力。这些方式都远比一场宴会更能让孩子明白成人成才的意义。

拒绝“谢师宴”“升学宴”,教孩子用真情实感对老师表示感谢,用文明健康的方式庆祝升学,让“清风”陪伴孩子的成长之路,家长和教育部门应共同努力。(临湘市纪委  赵小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