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廉评

让“官不修衙”成为铁律

近日,湖南省纪委通报了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其中有3起涉及党员干部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6名党员干部因此受到党纪处分。通报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对党忠诚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做到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从小事小节上见政治、见形象、见人格,自觉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约束自己,规范行为,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见好就收、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要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切实把纠“四风”、改作风作为锤炼党性、涵养政德的必修课,作为坚持令行禁止、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试金石。(三湘风纪网 2018年4月4日)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办公用房奢侈浪费是“三公”浪费之外,被称为“第四公”的沉疴难题,也是群众“看得见的腐败”。办公用房的规范和清理完善,从根本上是为了减少浪费,督促各部门、各机关厉行节约。简单的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具不仅能够加强资源利用,也更能拉近同群众之间的距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修订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让“豪奢超配”“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得到遏制,让节俭朴素的正气得到宣扬。随着制度的笼子越织越紧,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严格执行标准,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办公用房使用上心存侥幸,顶风违纪。从已公开通报的情况来看,诸如虚列人数分摊面积、曲径通幽私设暗门、明分暗占应付检查等违规违纪情况仍然存在,若不对超标使用办公用房问题从严规范,从严查处,势必会助长奢靡之风,透支民心民意,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

建国初期,当时国务院办公的地方是老式旧平房,光线暗,面积狭小,有些人提出要改善办公条件,要搞得气派豪华一些,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坚决不赞成,并明确表示:“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艰苦奋斗,不能比阔气,讲享受。在我任总理期间,你们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取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刘少奇同志也曾就办公室摆设、走廊铺地毯等事宜专门告诫身边工作人员:“当前国家还很穷,老百姓生活也不富裕,吃的都困难,你搞那么高级的房子,和老百姓悬殊那么大,要脱离群众的啊!我们共产党人随时都要注意,永远不要脱离群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遵循“官不修衙”的古训,始终坚持勤俭建国,作为中国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的中南海,一直保持着平民本色和淳朴气息,没有在中央办公机构和办公条件方面进行豪华装修和多余消费,而将更多的钱用在了改善群众生活和民生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等社会发展和经济刺激方面。中央如此,就是为基层树立了一面开源节流、勤俭持国、消费有度、崇尚淡雅的镜子。纵观那些违规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的党员干部,再对照周恩来、刘少奇坚决不赞成讲排场、比阔气的教诲,这些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应该清醒认识到:为官者执掌人民赋予的权利,享受人民给予的俸禄,就应该“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关注民生、为民谋利,这是为官者职责所在。而办公的地方,具备基本的工作条件即可,没有必要追求豪华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曾就作风建设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关乎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党员干部唯有认真践行“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的理念,始终恪守“官不修衙”铁律,严格使用标准,不搞变通,不打折扣,方能正本清源,回应群众热切期盼。(君山区纪委 俞文纲)